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与何仕华老师的一席沟通…
与何仕华老师的一席沟通
2009年10月17日下午,在三醉斋“十年站庆”茶会现场,与何仕华老师沟通了一会,感受到一代老茶人对普洱茶的热爱和心血。
问何老师,早年的茶,比如2001年做的景迈古茶,还有不?他很遗憾的说:没有了。不过,旁边一起聊天的王迎新难说有呢。
说到普洱茶的工艺,何老师还是推崇传统方法,传统杀青、揉捻、晒青工艺,甚至压饼,他说最好石磨压,慢点,不要压死,后期转化才好。
何老师精神矍铄,看不出是67岁,已近古稀的老人了,或许就是常年与茶大交道,喝茶多的原因吧。
景迈山古茶园的发现和调研,是何老师对茶友、茶界的重大贡献,喜欢景迈古树茶的茶友,一定不会忘记他的。
这天下午,我还有幸拍到了何老师在茶会签名册上的签名呢,与大家分享。
何仕华老师简介:
四川通江人,1942年生 。原思茅地区外经贸局副局 长,普洱茶研究会副会长,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副秘书长。
何仕华从事茶业和对外贸易经济工作40余年,对行业管理、茶叶技术推广、茶树栽培管理、初精制茶加工、名优茶开发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深入边远茶区解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疑难问题,举办茶叶商品基地建设、茶树栽培等短期培训班。先后在惠民、黄草坝、朗勒、景迈等地蹬点,组织指导新茶园建设,主持和参加25个茶叶项目基地论证、实施项目、组织发展密植速生高产生态有机茶园20万亩。孟连县朗勒茶树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获科技进步奖。
何仕华说,他这辈子最爱的事就是研究保护古茶树。自1984年至2005年的二十年间,他多次跋山涉水、深入原始森林腹地和边远山区,并对小景谷、老乌山、景星、邦奈、佛殿山等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澜沧景迈万亩古茶园进行调研,对镇沅和平乡千家寨野生古茶树植物群落进行考察。
在普洱茶市场低迷的时候,他坚持着。现在普洱茶为世人所喜爱,他从内心高兴。他从不评价茶的好坏,因为他明白上天赐给人们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好坏在各人心中。他自己也品茶,做茶。懂行的人都把经他手的茶奉若珍宝,他却从不以此牟利。他喜欢写各种各样古茶树研究保护论著,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懂得为什么要守护着这大自然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何仕华还带领思茅普洱茶艺表演队,到泰国表演由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饮茶习俗组合而成的民族茶艺,以“清、敬、和、爱”的茶艺精髓,展示地方民族茶饮文化,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云南的普洱茶文化。现在的何仕华,已经到了在家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他依旧在为普洱茶的发展奔忙着,这不是他不能舍弃普洱茶,而是普洱茶不能没有他。何仕华先后在《云南茶叶》、《中国茶叶》、《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上海茶叶》、《云南文史丛刊》、《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农业文库》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发展茶叶生产、扩大出口创汇》、《邦崴千年古茶树的发现与鉴定》《邦崴千年古茶树的科学价值及其对我国古茶树保护利用之我见》、《普洱茶茶艺三味》、《中国普洱茶饮及茶艺》、《古朴而有趣的布朗族吃酸茶习俗》、《八百年万亩古茶林》、《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意见》、《云南澜沧芒景、景迈栽培型古茶林略考》等20余篇;在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提交论文《中国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普洱茶文化浅议》;2001年4月,在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交流论文《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一项巨大资产》、《弘扬普洱茶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他在茶树栽培试验、首届普洱茶叶节活动和组织茶艺表演方面获得过思茅地委、行署的表彰奖励,个人生平简历载入《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